close

最近有一條台北市「軸線翻轉、再造西區」的新聞,主要是提到台北市都發局公告將中華路2段兩側30公尺內的區域,從原先的住宅區變更為「特定商業區」,擴大西門商圈的範圍。

報導中引用仲介業者的看法「商業區容積率一定比住宅區的容積率更高,如果中華路2段變更為商業區,房價將可能上漲,對當地住戶而言是個好消息…」,這句話嚴重誤導,而且是會造成客戶錯估價值而損失的大錯誤。

基本上台北市商業區容積率一定比住宅區來的高,就不見的正確。以住三之二來說,容積率為400%,但是第一種商業區容積率為360%。只不過大家最常見的的商二、商三、以及商四,容積率分別為630%、560%以及800%,的確是比住宅區來的高。

前面的說法最大錯誤在於,土地變更為「特定商業區」,建蔽率及容積率是不會改變的。以容積率225%的住三用地來說,變更成商三(特),容積率還是225%而不是商三的560%。印象中以前有建商在標地的時候,把原屬住三的商三(特)土地,用560%的容積來出價,可想而知要不是能夠賣到雲端價格,就是認賠一成的保證金。再者,也有許多商三(特)土地前身是第二種商業區,容積率還是商二的630%,如果自作聰明錯估成商三的560%,地(屋)主可能就損失了。

那麼,變更成特定商業區有什麼好處,基本上只是把使用強度給提高了。比方說原本住宅區的一樓店面只能做小吃店,如果變更成特定商業區,就可以開大餐廳,不過還要配合都市計畫的規定,通常需要繳納回饋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慶 的頭像
    大慶

    房地產數位達人---大慶

    大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